查看原文
其他

新青年|王晴:Cypher的起源:以非裔美国青年运动为背景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谓无名 Author 王晴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主编推介

本期新青年王晴,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俗学专业硕士,B-girl。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民间文艺学、民俗学、街舞及Hiphop的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本文从“Cypher”一词的“知识考古”入手,考镜Hiphop(嘻哈)文化,将其还原于“黑人民权运动”等1960年代以降的非裔美国人政治、社会与文化史中,揭示出作为“亚文化”的Hiphop及其分支街舞文化(此外还包括说唱、DJ、涂鸦等文化形式)生成的时代语境,展现了更为立体、细腻的非裔美国人社群的多元面貌及族群政治下美国社会的重层结构,进而进入有关“语言、种族和族性”三者复杂的辩证关系和“少数族裔”、“离散”(Diaspora)、第三空间(Third Space)、少数文学(Minor Literature)等的现代性核心文化政治议题的理论对话中去。(作者:Jakdan)


Cypher的起源:

以非裔美国青年运动为背景

王晴

原文发表于《尚舞》

2022年第13期



Cypher

Cypher,翻译成中文有密码、暗码、密码电报、密码索引、密押、零等涵义,在密码学计算机术语中是一种用于加密或解密的算法。当下的说唱、街舞等Hiphop文化实践中的Cypher一词,译为围圈,指说唱歌手或街舞舞者围成圈,轮流即兴展示,是一种艺术创作的空间形式,同时具有艺术创作、游戏体验、社交等多重功能。回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纽约Hiphop诞生时的历史语境,可以看到词汇背后的深层所指。Cypher从美国黑人穆斯林民权精神的代称,到黑人社区青年的普遍价值观,再到地下说唱、乐舞展演的语义变迁,既是美国黑人社区传统文化的层累,也是边缘群体的精神产物。在Cypher语义变迁的过程中,诸多非裔美国青年成立口头艺术创作的民间组织,影响了当时美国青年教育及艺术市场。至20世纪80年代,Cypher成为美国Hiphop艺术创作的代名词。


Cypher词源:美国黑人穆斯林运动


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 ,1929—68)1963.8.28
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的台阶上发表演讲“我有一个梦”


Hiphop意义上的Cypher产生于美国黑人穆斯林组织the Nation of Gods and Earths的组织文化,与20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相关。Clarence Edward Smith(或称Clarence 13X,1929~1969)是黑人穆斯林运动的领袖,其年少时就具备天才般的说唱技能,可誉为民间文学研究领域 “故事的歌手”(The Singer of Tales)、“天生的荷马”,因而在黑人社区中声望极高。童年时期的他饱受种族偏见与歧视,其父死于白人之手,令他一度抑郁。成年后的Clarence 13X奔赴朝鲜战场,这期间,其妻子参加了伊斯兰组织(the Nation of Islam,简称NOI),他回国后也加入了该组织,并晋升至组织领导层。后来,他发现NOI信奉的上帝是位白人,与其价值观冲突,于是在1963年脱离NOI并成立了一个新的民族组织,名为The Five Percenters(或称5% nation)。该组织强调一套符合群体价值观的文化与生活方式,拒绝被称作“宗教组织”。他们认为gods即黑人男人,earths即黑人女人,相信世界是由黑人男人和女人主宰的(“the nation of gods and earths”)。Clarence 13X在组织里享有“安拉”(Allah)的圣名,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他建立了一套虚拟的等级秩序(相对于NOI更加严格),制造出属于美国黑人穆斯林的“想象的共同体”。1967年纽约种族暴力冲突此起彼伏,Clarence 13X被发展为“市长特别小组”的线人,他领导的组织也获得了独立的活动场所和办公空间。组织总部 “Allah School in Mecca” 在哈莱姆区,持续运营了21年。


克拉伦斯·爱德华·史密斯(Clarence Edward Smith / Clarence 13X,1929~69)克拉伦斯有五个兄弟和一个妹妹,在成长过程中其所在的弗吉尼亚州施行种族隔离,导致他目睹了严重的种族主义事件。


Clarence 13X像及5% nation的logo主题涂鸦


为了造就黑人共同体,5% nation独创了一套数字解码体系,赋予数字、字母更多的象征涵义,Cypher成为隐喻社会问题的载体。在该组织创造的“超级数学体系”(supreme mathematic)下,Cypher又称Cipher,指代字母O、数字0,具有黑人凌驾于宇宙,“无死角地观察世界”(A circle consisting of 360 degrees. Every person, place, or thing pertains to a Cipher)[6]的所指,涉及宗教的、政治的、哲学的多重意涵。他们通过这套字符体系理解宇宙间的一切关系,在多个社区开设黑人青年教育课堂,借助超级数学体系、问答教学法培养青年学生,宣扬伊斯兰教义,建设和平的黑人社区“共同体”。Clarence 13X培养出的几批青年在他死后(由于白人在中间挑拨黑人族群的关系,他被黑人杀害)成为该组织的中坚力量,不断扩大组织规模,延续5% nation创立的“黑人精神”。


Hiphop中的Cypher是美国黑人穆斯林运动中产生的词,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这一词汇吸收了其他黑人社群的经验,语义不断层累。尤其是在中心布朗克林区,5% nation逐渐剔除了旧有的宗教意涵,宣扬社会公平和正义,其组织理念成为美国黑人青年亚文化普遍的精神内核。


Cypher进阶:

南布朗克斯区及纽约城区的双向扩布


5% nation在美国纽约市曼哈顿第七街活动


1987—1988年,5% nation向洛杉矶、圣地亚哥城区扩展,新增了大量青年成员,组织文化不断与非裔美国人的城市经验糅合,从东海岸向西海岸地区横向传播。5% nation在扩展组织规模的同时,不断增加Cypher的释义。赋予Cypher两个新含义,一个是1960年争取“平等出生”权力运动的纪念日,另一个是1964年Clarence 13X去世的纪念日(他们认为Clarence 13X去世的这一天证明了“黑人就是上帝”这一真理)。他们宣扬“白人才是‘有色人种’”“黑人是宇宙的主人,是造物主”,每位黑人应该过上奢侈的生活,这种乐观精神鼓舞了更多美国黑人青年接受并宣扬其文化。


克拉伦斯·爱德华·史密斯及5% nation成员

从组织成员的穿着打扮可以看到他们向往的生活样态


20世纪90年代,5% nation创办民族报纸,介入反酒精运动、反工业化运动等社会事件。美国教育界提出将Cypher带入校园课堂教学,培养青年学生口头艺术创造的能力,提升对社会议题的关切度;另一方面通过“边缘”表达为班级中的“边缘”学生(多是非裔)提供能力展示的更多机会,以及学业晋升的更多可能。


Wu-Tang Iron Flag by Wu-Tang Clan

(武当帮)

Released on 12/18/2001


5% nation在向南布朗克斯区及纽约城区双向扩布的过程中,与当地的帮派(gangster)文化糅合,加速了Hiphop艺术的诞生。帮派成员被5% nation的组织魅力所吸引,同时被其高超的说唱创作技巧所折服。一些5% nation的成员与当地帮派交往,共建hiphop团体。比如风靡全球的说唱团体Wu-Tang Clan,许多rapper同时是5% nation的成员和追随者。随着DJ Kool Herc、Afrika Bambaataa等人用唱机和电吉创造新的声音体系,Hiphop文化的基本形态也已形成,Cypher一词成为Hiphop艺术创作与表现的方式,指“围圈”跳舞或说唱,身体行动的圆形空间,涂鸦绘画中的圆,以及与circles或cycles有关的其他艺术。“围圈”为离散群体建造了一个温暖的圆形空间,一种声波空间,有生命力的空间,也是后现代性的身体空间,它召集种种迷失的符码,糅合成新的复合体,它的功能如“朝圣之地”。在Cypher中,每个人拥有成为局内人(insider)的平等权利:


我看到各种族、各肤色的人——从金发碧眼的白人到皮肤黝黑的非洲人——如兄弟般相互对待,团结一致,共同生活……


非洲王班巴塔

(Afrika Bambaataa,1957~ )

嘻哈文化“教父”、传奇的著名DJ、唱片制作人、纽约最大的贫民窟组织领袖。与Kool Herc、Grandmaster Flash被后世并称“嘻哈三圣”。街舞的发展壮大大部分归功于他:1969年他发现街舞不只是舞蹈而已,街舞似乎是要去完成某一样东西,他看见了街舞的潜力,并鼓励舞者继续保持下去。他组建了Zulu Kingz、Zulu Nation等重要的嘻哈联盟组织,并录制了有史以来最出名的嘻哈乐曲《Planet Rock》。


Cypher复返:传统乐舞的黑人美学


在5% nation与各地Hiphop组织(包括Zulu Nation)的双重操作下,Cypher不仅凝聚边缘群体,还召唤非洲口头传统的复返(return 或 revitalization)。Cypher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可以在离散群体的传统乐舞中找到“原型”,如圆圈舞蹈伴随的劳动号子、宗教仪式上的念唱、传统武术(martial arts)等,皆有体现非洲表演模式的民主。由于离散群体语言的边陲性(linguistic marginality),相对于那种为官方所认可,属于支配性的、拘谨的文化,黑人美学是属于市场的,被压制的、边陲的文化。这种文化表达要同时满足两类人的审美:黑人和白人,所以黑人创作不仅具有美学行为的意义,更是一种政治行为,它可以回应白人种族主义,也能够展示黑人的知识与美学能力。


由班巴塔创建的Zulu Kingz

1973年班巴塔成立了嘻哈团体Bronx River Organization,支持者大部分都是他以前的帮众。次年班巴塔将其改称为Zulu Kingz。Zulu Kingz参加了很多优秀的演出,还在纽约很多俱乐部里表演。
Zulu Nation则先后出台了《15条信仰原则》以及《Hiphop和平宣言》以规范组织里的年轻人,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进行新一波的文化运动,使Hiphop朝更积极的方向发展,也成就了今天的Hiphop文化。


  +

+

Cypher艺术:

口头/身体叙事的即兴创作空间


现代Hiphop实践者们(rapper、DJ、dancer、bboy&bgirl等)普遍认为Cypher是最能激发创造力的“玩法”,他们常用“在Cypher中燃烧”(burning the cypher)来比喻这种感觉。由于Cypher语境下的创作具有即时性(freestyle)特点,理解表演者的艺术表达也需要回到当时的语境。


台湾布农族传统的八部合音演唱

描绘"八部合音"的插画:

《祈祷小米丰收歌》
李苡华 绘,《Ho Hai Yan 台湾原YONG》

2014年3月号


Cypher创造了一个即兴表演的圆形空间,参与者在同一节奏背景或韵律结构中进行创作,表演者的行为也会促进背景节奏的转换,所以Cypher是表演者、DJ、观众多向度的回馈过程。Rapper踩着节奏进入圈内,用一些词汇将音乐间隙填充起来,连成押韵的诗句。在即兴创编中触发记忆,训练技巧,引起围圈者的点头迎合或共同参与,在“音声相和”的境界中延续同一个叙事。围圈者的着装风格、舞蹈风格、曲风,同圈中表演者的熟悉程度,习惯性的对话方式等,都会影响到中心表演者的艺术创作,可以说,中心表演者与圈内的“他者”构成了一种共有空间内的互文。值得注意的是,当下流行的Cypher仍有赞叹黑人天赋和功绩的传统指涉,许多人认为Hiphop文化倡导的“love, peace, unity and have fun”是5% nation和平(peace)精神的一种延续。


Cypher词汇“旅行”线路图


综上所述,Cypher是凝聚社会边缘力量的思想和形式,Hiphop中的Cypher一词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意涵。它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穆斯林运动中诞生,进入黑人社区青年教育的话语之内;70年代末通过黑人帮派活动、纽约城市青年教育、黑人穆斯林组织改革等各种语境压力进入流变的通道,同时向南北城区以及西海岸扩展,获得新的语义;80年代,Cypher成为纽约城市说唱群体、街舞群体的主要创作方式和表现形式,美国青年口头叙事艺术的生成空间,同时引发了社会对非洲传统乐舞的怀旧情绪。

此后,白人不断增加对黑人艺术的市场化和商业化开发,黑人离散群体创作的艺术被主流群体所接受,转化为一种“文化资本”。在20世纪80年代的全球化语境下,传入欧亚大陆,进行在地化生产,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

+

Cypher的跨语际实践

与全球语境下的中国Hiphop


中国学界对说唱艺术研究主要从青年说唱行为入手,集中在青年亚文化批评、视觉传媒、校园教育等领域,研究成果多指向街头文化在中国市场大肆流行的原因探析。改革开放后在中国大陆流行起来的说唱艺术,出现了这样的矛盾:一方面,经过商业包装的说唱艺术受到市场欢迎,政治包装的说唱艺术得到国家认可,说唱艺术一跃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部分说唱艺术家也获得了体制内身份;另一方面,某些说唱艺人因违法犯罪或道德污点又成为国家和社会集中鞭挞和反对的对象,说唱艺术也因此饱受诟病。由于这种矛盾,说唱艺术仍被简单视为“另类”青年群体的艺术表达和“亚文化”现象,这也导致国内学界对说唱艺术的关注鲜少从中西跨文化比较视域出发,理性分析全球化背景下民族艺术的跨国流动与在地化生成问题,造成外国民族说唱研究的不足或断裂,在这一领域失去与西方学界对话的机会。


注释及参考文献见原文

文章来源:《尚舞》2022年第13期,转载为修订版。

图片来源:原文&网络


拓展阅读

264.新青年|谭萌:民族走廊上乡村集市的民俗谱系及其生成逻辑——以庆阳坝集市为中心的考察

263.新青年|邱硕:“典”与“汇”:口传文化汇编的历史传统和当代实践

262.新青年|韩雪春:湖南省冷水江市沙塘湾街道办事处舞春牛调查报告

261.新青年|蒙锦贤:礼失求诸野?化民成俗?——民间丧礼歌《诗经·小雅·蓼莪》习俗考释

260.新青年|韩雪春:凑热闹:豫东Y村已婚妇女集体外出务工的行动逻辑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